Quantcast
Channel: 作者的其他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9

給大澳的十年,時間是最好答案

$
0
0
內容: 

近日,東大嶼計劃鬥得熱烘烘,政府花上超過千億元,於大嶼山大興土木,創造人工島。大嶼山被官方視為土地資源,填海、發展和開發,說為未來廿多年舖路。上位者愛說未來,哪有人聽聽現在和過去呢?

大嶼山之西有大澳,本地僅有的水鄉,談不上未來,幾十年,不動如山。回首數百年歷史,曾經是香港的中心,古老的市鎮,水鄕風光依然如昔。大澳是香港桃花園,走遍社區,找不到連鎖店,沒有便利店和超市,沒有基建和工程,日子也過得可以。

念念不忘的十年

政府的廿年,好高鶩遠,不及張敏芳(German)的十年,來得貼地。

「時間証明一切,誰做得最耐就是最真」,張敏芳,公眾稱她為 German 或「大澳貓女俠」,大澳人叫她做敏芳。她是原居民,街坊眼中只是世姪女。她曾在大澳當社工,服務家鄉。十年前,颱風黑格比吹襲香港,大澳毫無準備,海水倒灌,頓成澤國,部份街道水深達3米,數百居民被困。當年,女青年會任職的謝世傑(今天的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和她等前線社工仗義執言,卻被機構和政府打壓,變成千人上街的大澳和諧事件。她離開社工的崗位,想過放棄,背上背包去旅行,離開出生地方。但碰上多年照顧流浪貓的郵局局長退休,她不忍牠們三餐不繼,選擇留下,陪伴貓兒,並創立「大澳流浪貓之家」。

「流浪貓工作是我生命轉捩點,夢想由那時開始,現在另一個夢為社區做點事。」

她眼中幫貓較容易,少點麻煩,幫人較困難,多點磨擦。「幫動物開心點,救到一隻動物就滿足,人好複雜。幫貓工作沒有會人爭,但組織人,做得大,給別人指為『出位』。」她有勇氣改變,從全職社工、貓義工,到今天組織街坊。多年訓練下,社工的社區發展技巧,她用得滾瓜爛熟,成功組織一群義工。

十多年前,她當社工時,曾舉辦大澳節,場面盛大,吸引不少遊客和本地青年人參與,但後來資源不足,迫停辦。十多年後,她回到原點,重投社區,與二位戰友,日裔Hiyuki(阿維)和黃英豪創立「大澳非茂里」(下簡稱「非茂里」),將藝術注入社區。

成也颱風,敗也竹颱風。

社區的興衰榮樂,人去人來,敏芳很累,也想過放棄,幸有不少戰友。

中秋節,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大澳如臨大敵,政府不斷呼籲居民撤離,但世代住在棚屋居民捨不得家園。她與民間一起發起呼籲,有百多義工,分隊去幫助居民墊高物件,免被水浸濕財物,再逐一勸他們撤離。

「由(颱風)黑格比、天鴿、山竹,經過十年,大澳人都啟動對天災預防機制。樂天知命,山竹就像清洗太平地,每一年一次水浸,當咸水洗地,消毒社區」,與災害共存,樂觀豁達,就是大澳人,亦是敏芳的性格。「外面說要撤離(大澳),居民仍然覺得無事,這是我們的根,走去哪裹呢?」她慶幸山竹來襲,不少離開大澳的年青人都義不容辭回來幫忙。

萬眾齊心的佳燈會

敏芳擔心大澳老化,如日本、台灣的鄉村,只剩下長者。「為何不留在大澳?無發展,無希望,只想城市。」她年輕時,也不敢認作大澳人,當年的大澳人如同「鄕村妹」,自覺低人一等。她在社區工作,受身邊人感染,慢慢愛上故鄉。鄉村也有優勢,「城市租樓很貴,青年人回流,但回來只是隱青,睡覺食飯。」創立「非茂里」就希望用藝術和傳統文化喚醒這批年輕人。

「非茂里」的頭炮活動是中秋節舉辦的佳燈會,鼓勵年青人回流和投入社區之餘,亦促進旅遊業,籌備達三個月。山竹吹襲,他們想消取活動,眼見近年大澳的經濟差,遊客比從前少,於商舖鼓勵下,繼續盛會。

他們於大澳的大小街頭掛上三百個燈籠,廣場放置手紥巨形鯉魚花燈,點亮社區,重溫舊日街坊的回憶,凝聚村民。為籌備活動,活動前一天,敏芳堅持工作至零晨二時。當天中午,她還不辭勞苦打點一切,最後不敵烈日,中暑倒下,只能躱在室內休息。她無奈缺席開幕禮,將開幕禮交給二位非茂里成員,其他活動如常,魔術師表演,攤位迎賓,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入夜,敏芳終於病好,醒過來,跟鄉紳和社區人仕舉行亮燈儀式。佳燈會成為大澳中秋節的特色,燈籠巷和鯉魚花燈一直發亮至本月初,為大澳寧靜黑夜添上顏色。

「我享受這種辛苦,街坊說條鯉魚靚,寒喧一句『食飯嗎?』,『請你喝東西?』,這是香港找不到的人情味。佈置會場中,有小商檔,偷偷放二百元在我手上,說一句『小小心意。』。他們都是小商舖,賺不到太多錢,」

敏芳也不孤單,有「非茂里」的日裔 Hiyuki(阿維)和黃英豪在身邊。二位都是新的大澳新居民,初到貴境不足一年,任職自由工作,可花更多時間在社區。黃英豪專門制作短片,上網宣傳,而日裔 Hiyuki(阿維)則負責制作大型的環保鯉魚裝置。

阿維在香港出世,任職設計師,居於美國大城市十多年。他鐘情大澳的街道,望着掛滿燈籠的街道,有點似日本千與千尋,有如夢幻景致。他也曾想過回流祖居地日本,但機緣巧合,於大澳買下居屋,覺得應為社區做點事,他給自己的限期是五年。「大澳很無聊,無起色,社區多老人家。希望藉活動吸引外來人來,令年輕人回社區,重回蓬勃。」

他找來原本住在沙頭角的攝影師黃英豪合作,一拍即合。他從香港最北,搬至香港的另一端。黃愛好旅遊,他參考不同國家的例子例為大澳把脈,宣傳大澳的特色。「大澳人常道要走去香港,我們的活動亦想衝出香港。我去過日本、澳洲工作假期,發現到澳洲有巨人節,舞動大巨人的裝置,希望將來的節日全世界都來看。」

散盡家敗換來的東西

台灣社區運動推手陳其南博士,指社區營造最終目的是建立社區感,讓居民直接參與,解決問題,形成休戚與共的群體。

不論颱風、經濟問題或人口老化,遇上社區問題,我們總想起政府,但政府不做或不懂做怎麼辦呢?建廣珠澳大橋、起高鐵,還是填人工島?遠水救不到近火,社區才是最佳答案。

社會中,流言蜚語比好人好事流傳得更快。敏芳雖然是原居民,但只要做事出頭,難免招人口實。「以前街坊說她有社工不做,一定好大利益,做事和不做事都難免被非議。」她笑說只想為區做事,但街坊常說她是想選區議員。

面對流言,她有很多反思,「黑格比後無再理會政治和環境,我覺得好煩,只想改善生活和民生,但被人標籤為攪事。我有很多的掙扎,所以有段時間躱起來,但逃避的時間,問題都算在我頭上。」

她選擇積極面對,企出來組織人。危難中,最見人的素質,每次颱風都見到她的身影。「山竹時,我們到處幫助街坊,每個婆婆的名我都知道。大澳所有人我都認識,找外人入來幫手太慢,我都已經工作。」

「落區已十年,黑格比到現在。街坊更支持我,因為見到我常常出現,幫貓又幫人。時間最緊要,誰站在這裹就是做事,無着數好快走。」

從每次災難,敏芳身先事士卒。大澳遍處一隅,政府服務往往力有不逮。她讓村民參與,共同解決問題。

「上年颱風天鴿,垃圾堆積至二層樓高,無人幫手,又重又臭,食環署派不到人來。我們怕有瘟疫,自己地方自己救,發動大澳年輕居民幫助清理。」

她用行動說服村民,她不是攪事,而是做事。敏芳為照顧大澳流浪貓,不惜花掉當社工的公積金,並賣樓籌款。可幸,她終於獲得村民的認同。「山竹後,街坊第一句問我,『貓怎麼樣?』 」

特殊的社區關係

台南市前副市長曾旭正指社區營造︰「藉由具體的行動來增進社區中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社區感,這些具體的行動可以分成人、文、地、產、景五大面向」,即是找出居民共通需求、建構共同的歷史文化、地區特色,在地產品和創造獨特景觀。

人是最關鍵, 敏芳成功立足,靠她花上多年和各界打好關係。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很重要,大澳遇上不景氣,而佳燈會吸引遊客,各界都表示支持。

她的舅父主動為她向商舖籌款,舉辦佳燈節,獲得街坊贊助七千元。吉慶街商戶更落力撐場,借出大街位置掛上橫額,讓街上的天空可掛滿燈籠,最重要讓大會駁電借電,節省不少成本。學校需要宣傳,她辦活動吸引傳媒。大澳唯一中學積極支持佳燈節,派出學生幫忙繪製燈籠,亦借出場地和物資。

最困難是改變鄉紳的看法,昔日他們眼中的攪事份子,成功洗底,獲村長大力支持。

「村長說我棄暗投明,之前鄉事委員會清理颱風的垃圾,我都去幫他們。村長說敏芳幾好,鄉事委員會未來辦花燈會都一齊合作。他們物資足夠,我們就無物資。社區合作,活動百花齊放,不用如現在的辛苦了。」

「我用大澳人身份,只是愛地方,為地方做事,保住情懷。不是事事企來反對,為反對而反對,而在社區未發展前,要推動文化藝術,不然怎吸引人入來。」友好背後,她仍有堅持,遇上不正確的事依然發聲,堅持跟各人相論,解決問題。

在地支持,事半功倍。村長幫她講說話,比逐家拍門來得有用。學校肯幫忙,在社區的傳播威力比社交網站更深入。

新大澳人的身份

歷史是流動,今日發生的事,明天變成歷史。「非茂里」向難度出發,嘗試將「文化」推廣為「產業」,再創立「地區特色」和「特別景觀」,重寫新舊融合的歷史,將大澳文化製作成產品,從文化和經濟上延續活動。

他們設計「大澳印」,取其「大澳人」之諧音,放在各式產品上,如同日本的熊本熊為熊本縣宣傳。「產業化」之不容易,他們打算融入創意,研發食物,如:蝦醬曲奇、咸蛋曲奇和遊涌的龍艇產品。

成功之路尚遠,望着敏芳身上「大澳印」的紋身,知道她仍然會堅持。上一個十年,她守住大澳,下個十年,面對大嶼山的大型開發,大澳何去何從呢?佳燈會後,「非茂里」先休息一會。12月, 敏芳和大澳流浪貓之家,獲得區議會資助,在區內辦展覽,講述土耳其貓仔公園和大澳貓的故事。百花齊放,只要事情在大澳發生,也是社區的事情。

原文刊於號外 2018年11月

版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