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是近日的熱話,想起錢鍾書的名著《圍城》名句,「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有人想離開香港,有的人卻想走進來。暫時未能旅行,藉此機會了解香港的少數族裔,為何他們選擇走過來,反思我們的未來。
穿著巴基斯坦傳統服裝、精美刺繡的長袍「莎莉」、頭戴面紗的菲律賓女生Saidah Oliver說:「我真是很喜歡香港,好自由,少數族裔在香港都可以安定生活。」來港十多年,嫁給本地的巴基斯坦人,轉信伊斯蘭教,義務在清真寺教授女生阿拉伯文。巴基斯坦、菲律賓、阿拉伯,看似不相干的國度,在香港給Saidah 遇上了。
鐵皮搭成的清真寺
90年代的填海,改寫旺角的生態,過去望海的豪宅,海景被西九四小龍等豪宅奪去了,變成殘舊的唐樓。走在旺角渡船街,依然可見往日維修船隻相關的工業,而工業為主的街道中,有一間巴基斯坦商店和鐵皮搭成的亞伯拉罕清真寺,跟老舊的工業風馬牛不相及。
Saidah丈夫是巴基斯坦的教士,也是這所全港歷史最短的清真寺主持人,他祖籍伊斯蘭堡,懂得廣東話。他於寺旁經營巴基斯坦商店,售賣果乾、中東果乾等貨品。兩年前,位於海泓道第一代的亞伯拉罕清真寺,因為發展而清拆,今年終於把寺搬至渡船街的天橋底。
Saidah來到香港10年,「我以前在菲律賓好害怕伊斯蘭教,來香港認識巴基斯坦出生的丈夫,再轉信伊斯蘭教。父母知道我與伊斯蘭教徒結婚,都非常驚訝。」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但長期受南部蘇祿省部份信仰伊斯蘭的分離主義者襲擊。文化差異,使她要努力說服父母,融入丈夫生活。
阿拉伯文教育
「我很喜歡伊斯蘭教的文化,尤其文字和書法,愛研究阿拉伯文,讀可蘭經。這裡除了清真寺,也是經堂學校,有30位女生和30多位男生,分別學習阿拉伯文。」鐵皮搭成清真寺看似簡陋,五臟俱全,最多可容納百多人做禮拜。
為何巴基斯坦人要學習阿拉伯文?她解釋可蘭經由阿拉伯文寫成,懂阿拉伯文才可認識更多伊斯蘭文化。每天學生放學後便在此讀書,學生最小只有6歲。她拿著阿拉伯文初學者教科書,笑言:「阿拉伯跟舊時中文一樣,由右至左寫。我要努力讀書,學生學得很快,很快追上我的程度。」外地人當教師也有好處,「巴基斯坦人主要是講烏都語,我是講英文為主,他們不知道我也聽得懂烏都。」隔著面紗,也可感受到Saidah談及信仰的喜悅。
筆者在Saidah丈夫的商店,買下巴基斯坦最出名的芒果乾,我問他芒果乾的產地。他拿著包裝袋細看,一臉無奈。我拿起包裝袋一看,上面寫著「出產地巴基斯坦」的中文字,大家相對而笑,他說: 「我識講廣東話,但我不懂看讀中文。」
香港有約30萬伊斯蘭教教徒,你又了解多少呢?到訪亞伯拉罕清真寺可認識更多。
原文刊於711教協
附加檔案 | 大小 |
---|---|
IMG_4093.jpg | 509.78 KB |
IMG_8083.jpg | 1.82 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