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城市的消亡,心隱隱作痛,這次告別主角是灣仔同德押與元朗的豐樂圍。日前,走在豐樂圍,全港最大魚塘,米埔濕地的緩衝區將成長實豪宅的後花園,寧靜不再,星光見不到,只餘下豪宅燈光,連世界獨有的米埔屈翅型螢火蟲都無處容身。地產發展,不單破壞香港的自然,也是世界生態的災難。言而,無動於衷。
地產面前,拆無赦。今天,終於傳來富德樓旁的同德押被清拆,三級歷史古蹟 ,市區僅存大型單楝唐樓,重建成19層的商廈。對一級至三級古蹟,政府所做的保育不外乎拍兩張照片留念。從前在灣仔工作、愛走上富德樓閒坐和聽講座,同德押就是文青地標。地標帶來的熟悉,每次從港鐵站走回來,只要遠處看到同德押 ,有如回到文青的基地,急步前行,提醒着我開會快遲到。
香港,十級、一百級歷史建築都是廢物,沒有法定權力,不能凍結發展,評級只是裝飾的名堂。遊客聽到一級建築多拍二張照片,導遊多說半分鐘的廢話介紹。無用的法例,遇上無賴的官員,曾對着古諮會、古蹟辦的領導和高官,當面怒罵,也有依理明辯,但政府依然故我,1976年至今,<古蹟諮詢條例>四十年沒有改動,常說五十年不變,原來指古蹟和自然的保育,英國殖民者如是,特區政府也如是。
甚麼不能拆呢?只有法定古蹟,多數是偏遠的古廟、炮台和教堂,卻不是市民心中的地標,如︰皇后碼頭、香港會、利舞臺、銀都戲院,通通香消玉殞,化作塵土。想成法定古蹟,要發展局局長批准,難過登天。四十年來只有108楝,法例上即是香港其他建築物通通都可以清拆重建。
市區老建築,剩下來大都是政府物業。私人物業已碩果僅存。地產主導,有地當然是重建賺盡,不是地產商,就是市建局。君不見,深水埗新亞舊址也變作長實的豪宅"丰滙",只有幾塊小牌留念,尷尬暗示新亞精神和大儒錢穆不敵市建局的往事。
私人物業留下來不少是押店(同德押、南昌押、和昌大押等),因為他們要留空間儲存抵押品,方便債仔回來贖回典當品。時而勢易,押店變成財仔,做上樓宇按歇,老建築都被拆毀。
犠牲香港、社會和記憶,成就地產的故事,在市區和鄉郊不斷上演,無日無知,香港還有多少楝唐樓、多少個魚塘和郊野公園?下一代的香港會是怎樣呢?想下去,心情惡劣得無加以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