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花了大半年,終於找到60年前的恆貞大押舊文件,放回到原處,份外有意義。年初接受獨立媒體訪問,與基隆茶餐廳老闆娘cat談保育,事源他們的分店,前身是戰前行樓恆貞大押,後來改建成餐廳,內裏的古物裝修已被破壞。老闆娘年初租下此舖頭,重新翻身舖頭,並在外牆塗上黃色的漆油,引起廣泛的討論。
得知外界的關注,餐廳老闆娘希望多點保育元素,跟我談談如何留下當年的當舖歷史。多謝記者麥馬高的提點,我花上大半年,找上了當年當舖由1962年至1964年的每年結算。大家一直以為當舖是傳統的行業,原來當年恆貞大押,60年代已經用上了西式的結算和會計方式,當年也有一些特別的項目,例如吹音機牌照費、賊賘損失。 60年代初樓宇每棟價錢只是一萬多元,而當舖的資產是33萬元,可見當年當舖是大生意。
跟基隆茶餐廳的老闆娘cat 姐談過,初步她覺得很有意義,希望文件和一些以前當舖的資料可以放在茶餐廳放置,供下一代了解香港的歷史。再者,得到徐振邦老師幫助,他是本地的當舖研究學者,協助分析文件的資料,讓更加多人了解當舖的文化。現時裝置還在設計當中,歡迎各位提供意見。
希望大家下一次在深水埗的基隆茶餐廳吃飯時,可以多點了解香港的本地文化, 60多年前的金融中心是怎樣運作。很多的舊建築,經營的行業免不了有部份被迫改變,但是除了清拆重建,我們仍然可保留舊建築,在新的用途上,紀念昔日的歷史和文化。清拆和保留,中間還有很多空白,與其清一色清拆變成商場,或者只保留外殼,改造成為富麗堂皇的商店。保留民間的生活,尊重昔日的文化,這個困難而有意義的課題,我們更應該多點思考。
小小的改造,多點的回憶,走在前人的足跡上,留下更多的希望。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