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皇都戲院無疑是一單成功的保育行動,活現香港和有心人花上五年時間,令發展商聆聽民間的聲音,投放資源,保住古蹟,在香港是難能可貴。地產商於網上發佈鋪天蓋地的宣傳和廣告,將項目變成地產商副主席省靚招牌的代表作,這當然可以加強公眾的信心。但是保留皇都戲院中,地產商亦獲得不少政策優惠,包括運用強制拍賣條例及地積比轉移,所以全香港人對皇都戲院都是持份者,社會應該繼續去留意整個發展計劃,令到皇都戲院變成真正香港人的保育項目。
發展商的盤數
發展商在保育中,也有計算,他們不反對古諮會評皇都為一級歷史評級,令重建可獲地積比轉移的政策優惠,使皇都戲院的建築面積可以轉移至皇都大廈作重建之用。雖然本港保育的成本,一定被清拆重建更高,但這樣的雙贏方案,也令地產商封上蝕本之門。除了保育外,這也是重建的項目,背後是有小商戶的犧牲。不少小商戶因為重建,被迫結業,筆者曾訪問過光顧多年的眼鏡店,就是因為重建,找不到舖位,被迫退休結業。
皇都戲院能否成為香港最成功的保育項目,現在言之尚早,但肯定是香港保育史上最好的公關項目。發展商將重點變成了皇都戲院上的飛拱和外牆,專業保育團隊的陣容鼎盛,但是無發佈將來重建後,未來的大廈與戲院的構想圖,究竟將來重建後的大廈與戲院怎樣互相配合呢?在外型和內裏設計上是如何呢?這一切都需要發展商逐步公布。
地產商做保育
保留皇都戲院,證明保育不只看帳面賺蝕,而講求社會有益,令發展商也有利可圖,成就雙贏的項目。地產商利用保育概念作商業發展,在中國大陸是屢見不鮮,例如香港的瑞安地產將中共上海第一次黨大會的場地,變成地標式商業項目上海新天地。這概念在香港是比較嶄新,之前大多地產商做的保育,最後都變成商場的一部份,最著名的當然要數灣仔街市,市建局和華置邊只保留外殼,街市內的所有裝飾和結構,完全被拆毁,變成了豪宅的會所。
香港目前最好的保育項目,非藍屋莫屬,他們獲得聯合國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育保護獎最高榮譽的卓越大獎,亦是香港唯一一次獲得這項保育奬項中最高殊榮。藍屋提倡樓屋留人,居民可以繼續生活,歷史建築可以有限度開放,讓公眾看到昔日藍屋的原貌,保持社區網絡,延續昔日的歷史和故事,因為居民參與,也令營運更可持續發展,不像政府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營運者往往用完政府資金,交回古蹟。
期待保育方案細節
皇都戲院成功保留,民間團體的努力絕對是居功至偉,但是香港的保育政策仍然千瘡百孔,令一個與電影相關的古蹟,一級歷史建築小事變長因為地處偏遠,甚少有人提及,現正進行清拆重建,大部份的建築,都被清拆,冇得留低。香港曾經是東方荷里活,但是聖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影城,仍然留不住,古諮會發展局對古蹟保育不聞不問,法例至今接近50年仍然未有任何修改,更多的私人歷史建築,只有寶箱清拆重建的命運,皇都戲院,能幸免於難,實在是奇蹟。
保留歷史建築,絕對不容易。延續歷史建築的歷史和社會價值,這更加是一個難題,除了硬件,在軟件上,希望發展商和保育專家團隊可以盡快公布保育方案,令全社會可放心皇都戲院的未來。